08/01 25 阅读量12
#新闻#

农庄别再当 “基建冤大头”!轻资产运营 3 大核心策略,低成本也能赚翻

农庄别再当 “基建冤大头”!轻资产运营 3 大核心策略,低成本也能赚翻

2025-08-01 15:07:58

农庄营地的盈利困局,往往始于一个错误认知:把 “建得漂亮” 等同于 “赚得漂亮”。无数案例证明,斥资百万的凉亭、栈道、网红装置,最终可能沦为 “闲置摆设”;而那些看似 “简陋” 却能让人沉浸其中的农庄,反而能实现低成本高回报。轻资产运营的核心,是跳出 “重投入、低转化” 的陷阱,用 “内容设计 + 服务细节 + 资源整合” 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式。

农旅的核心不是 “看风景”,而是 “体验感”。游客走进农庄,追求的是逃离城市喧嚣的放松,是与自然亲近的惬意。轻资产运营的核心,是跳出 “重投入、低转化” 的陷阱,用 “内容设计 + 服务细节 + 资源整合” 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式。

01

基建减法:砍掉 80% 无效投入,只留 “必要项”

1.1  识别三类 “伪需求” 基建(立即止损)

“网红复制型”:盲目照搬玻璃栈道、天空之镜等装置,忽略农庄自身场景适配性。某农庄跟风建 “彩虹滑道”,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,建成后月均使用不足 50 次,维护成本远超收入。

“面子工程型”:为 “评 A 级景区” 修建的标准化游客中心、星级厕所,实际使用率不足 30%。浙江某农庄拆除耗资 20 万的豪华大门,换成村民手工编织的竹制栅栏,反而因 “原生态” 成打卡点,客流增长 25%。

“超前规划型”:提前修建大型停车场、会议中心等设施,忽视当前客流规模。某城郊农庄按 “日接待 5000 人” 标准建停车场,实际日均客流仅 300 人,闲置区域沦为杂草堆,每年维护费超 10 万元。

1.2  只保留两类 “高转化” 基建(精准投入)

“体验载体型”:直接服务于活动的基础场地,如:

硬化一块 50㎡空地(成本约 2 万元),可同时承载篝火晚会、手工市集、亲子游戏等多类活动;搭建简易遮阳棚(用旧木料 + 帆布,成本 5000 元),既能供游客休息,又能作为手工体验区。

“功能保障型”:影响体验底线的设施,如:

厕所(无需豪华,但必须干净、通风,每 100㎡设 1 个,成本控制在 1 万元内);简易步道(用碎石、石板铺设,避免泥泞即可,成本比水泥路低 60%)。

02

内容加法:按 “人群 - 场景 - 转化” 设计活动,让每块场地产生收益农庄的核心竞争力,是 “让人愿意花时间”。同一亩地,闲置时是 “成本项”,设计成体验场景后就是 “利润项”。需根据客群需求,打造 “可参与、可分享、可复购” 的活动体系。2.1 亲子家庭:用 “自然教育” 实现 “家长付费 + 孩子留恋”核心逻辑:家长愿为 “孩子接触自然、获得成长” 买单,活动需兼顾 “孩子动手 + 家长省心”。高转化活动设计:“小农夫养成计划”(单次收费 88 元 / 家庭):上午:认领 1㎡菜地,孩子亲手播种、浇水,农庄提供 “种植手册”(印上蔬菜成长周期、亲子任务);中午:亲子厨房体验(用农庄蔬菜做披萨,食材成本 15 元,收费 50 元);下午:动物互动(喂羊、捡鸡蛋,可带走 10 枚鸡蛋,成本 5 元)。数据:某农庄通过该活动,周末家庭客群占比从 30% 升至 60%,客单价从 80 元提至 180 元。“自然手作工坊”(低成本高复购):用树枝、松果、黏土等自然材料,设计 “树叶拓印 T 恤”“松果灯笼” 等体验(材料成本 5 元 / 人,收费 30 元),成品可带走,家长晒圈率超 80%,带来自然流量。2. 2 年轻群体:用 “社交场景” 撬动 “高频消费 + 传播裂变”核心逻辑:年轻人追求 “新鲜感 + 社交货币”,活动需具备 “易参与、强互动、好拍照” 特点。低成本爆款活动:“田园微醺夜”(人均消费 60 元):利用稻田 / 果园空地,支起串灯、摆上折叠桌,提供平价啤酒(10 元 / 瓶)+ 农家小吃(烤玉米、毛豆),每周五晚搞 “露天电影 + 自由 K 歌”,无需专业设备,用手机连接蓝牙音箱即可。某农庄通过该活动,周五客流从 50 人增至 200 人,酒水消费占比达 60%。“主题露营日”(轻量化运营):不买昂贵帐篷,与户外品牌合作 “装备租赁”(按次分成),推出 “星空露营 + 早餐配送” 套餐(199 元 / 2 人),配套 “深夜故事会”“日出摄影” 等轻活动,复购率达 35%。2.3 企业团建:用 “农耕协作” 替代 “传统游戏”,降低成本还独特核心逻辑:企业需要 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” 的差异化体验,农庄的 “农耕场景” 是天然优势。定制化方案设计:“丰收挑战赛”(人均收费 150 元,含餐饮):分组完成 “割稻子 + 脱粒 + 运粮” 任务(用农庄现有农具),获胜队奖励 “农产品礼盒”(成本 20 元),全程穿插 “田间拔河”“粮食称重赌约” 等趣味环节,比传统拓展省 50% 场地费。“农庄剧本杀”(高溢价项目):结合农庄历史设计剧情(如 “寻找失传的酿酒秘方”),任务包含 “采摘特定草药”“向村民学方言暗号” 等,人均收费 200 元,需提前 1 周预订,利润比普通团建高 40%。2.4 在地资源激活:把 “现有物产” 变成 “体验亮点”核心逻辑:农庄的土地、作物、甚至老物件,都是无需额外投入的 “宝藏”。有果树:搞 “采摘 + 加工”(摘桃后学做桃酱,成品装瓶带走,增收 30 元 /人);有老农具:开 “农具博物馆 + 体验课”(教游客用纺车、石磨,收费 20 元 /人);有溪流:设计 “摸鱼 + 野餐”(提供鱼网、灶台,游客自己抓鱼做饭,收费 50 元 / 家庭)。

03

服务乘法:用 “细节感动” 降低获客成本,提升复购率轻资产运营的关键,是让 “每一次服务都成为下次消费的理由”。花小钱做透细节,比砸钱打广告更有效。3.1 基础服务 “三必须”(不花钱但留好感)必须 “有回应”:线上咨询 10 分钟内回复,电话预约时主动告知 “天气提醒 + 穿搭建议”(如 “明天有雨,我们备了免费雨鞋”);必须 “够便利”:提供 “免费储物柜”(旧柜子改造)、“共享充电宝”(与品牌合作分成)、“儿童围兜”(印上农庄 LOGO,可带走);必须 “接地气”:服务员用方言打招呼(如 “来啦,今天的菜刚从地里拔的”),拒绝标准化话术。3.2 情感连接 “三动作”(低成本高记忆)离园伴手礼:根据季节送 “应季小物”(春天送艾草青团、秋天送晒干的桂花),成本控制在 5 元内,附上手写卡片 “记得常来看看你种的那棵菜”;定期 “唤醒”:游客离园时记录 “兴趣标签”(如 “带 3 岁娃”“喜欢露营”),节日发专属短信(如 “你家宝宝的小菜地该浇水了,我们帮你照料好了”),激活复购;老客 “特权”:累计消费 3 次送 “1㎡菜地免费种植权”,每月发照片告知生长情况,老客带新客可各得 “10 元抵扣券”。3.3 资源整合 “三借力”(降本还共赢)借力农户:与周边村民合作 “食材直供”(比批发市场低 20%),邀请村民当 “体验导师”(教做农家菜,按次付酬 50 元);借力商户:引入烧烤摊、手作店等第三方,不收租金但按销售额抽成 15%(如烧烤摊月销 1 万元,农庄稳赚 1500 元);借力周边:与民宿、景区搞 “联票”(如 “农庄体验 + 民宿住宿” 套餐,互相导流,获客成本降低 40%)。结语:农庄赚钱,靠的是 “懂游客” 而非 “砸钱建”轻资产运营不是 “偷工减料”,而是 “把钱花在游客在乎的地方”。游客来农庄,是想在泥土里找快乐,在互动中寻温暖,在细节里被感动。少建些 “没人用的凉亭”,多设计些 “让人玩的活动”;少搞些 “华而不实的装置”,多做些 “让人记的服务”。做到这些,哪怕农庄看起来 “简陋”,也能客流不断、盈利不愁。

- END -

最新动态

#上一篇#
#下一篇#